top of page

文言文 常見字詞

  • 作家相片: Hino Lee
    Hino Lee
  • 2023年10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7 分鐘

已更新:3月1日



甲、 人的志氣、操守。 如:《左傳.成公十五年》:「聖達節,次守節,下失節。」

乙、 禮儀。 如:《論語.微子》:「長幼之節,不可廢也。」

丙、 古代使者所執的信物,用以證明身分。 如: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困獸猶鬥,況國相乎?」

丁、 限制、控制、約束。 如:《易經.未濟卦.象曰》:「飲酒濡首,亦不知節也。」

戊、 儉省。 如:《論語.學而》:「節用而愛人,使民以詩。」


甲、 停止。 如:《論語.泰伯》:「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!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!」

乙、 完畢、完成。 如:《國語.齊語》:「有司已於事而竣。」

丙、 已經。 如:《論語.微子》:「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。」

丁、 隨後、然後。 如: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韓王成無軍功,項王不使之國,與俱至彭城,廢以為侯,已又殺之。」

戊、 此、如此。 如:《論語.陽貨》:「不有博奕者乎?為之,猶賢乎已。」


甲、 但、僅。 如: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非徒無益,而又害之。」

乙、 白白的、平白。 如:漢.無名氏《長歌行》:「少小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」

丙、 卻、竟然。 如:《荀子.子道》:「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,夫子徒有所不知。」

丁、 門人、弟子。 如:《論語.先進》:「非吾徒也。小子鳴鼓而攻之,可也。」

戊、 空的,不憑藉什麼的。 如:「徒手搏虎」、「徒手體操」


甲、 到、到達。 如: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!」

乙、 趕得上。 如:「及時」、「及早」、「來得及」

丙、 比得上。 如:《論語.公冶長》:「非爾所及也。」

丁、 牽涉、發生關係。 如:「波及」、「涉及」、「言不及義」

戊、 與、和。 如:唐.李白《蜀道難》:「蠶叢及魚鳧,開國何茫然?」


甲、 憑恃、憑藉。 如: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昔秦人負恃其眾,貪於土地,逐我諸戎。」

乙、 以肩背物。 如:《韓非子.喻老》:「王壽負書而行,見徐馮於周塗。」

丙、 擔荷、承擔。 如:「身負重任」

丁、 背棄、違背。 如:〈白頭吟〉:「古來得意不相負,祗今惟見青陵臺。」

戊、 責任。 如:「如釋重負」


甲、 停止。 如:「罷工」、「欲罷不能」

乙、 免除、廢止。 如:「罷免」、「罷官」

丙、 完畢。 如:「吃罷」、「做罷」

丁、 牽涉、發生關係。 如:「波及」、「涉及」、「言不及義」

戊、 表示時間,相當於「時」、「後」的意思。 如:〈懷舊〉詩:「老罷知明鏡,悲來望白雲。」

己、 終了。 如: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時曖曖將罷兮,結幽蘭而延佇。」


甲、 用、拿。 如:「以毒攻毒」、「以物易物」、「以逸待勞」

乙、 以為:當做、認為 如:「人人自以得上意」

丙、 因為。 如:「以人廢言」、「不以貧窮而氣餒。」

丁、 連詞。相當於「而」。 如:「治世之音安以樂。」

戊、 介詞。相當於「之」。 如:「以前」、「以後」、「以往」


甲、 增加、助長。 如:「增益」、「添益」、「益智」、「延年益壽」

乙、 好的、有利的。 如:「益蟲」、「益處」、「良師益友」、「益於健康」

丙、 好處、幫助。 如:「獲益」、「利益」、「開卷有益」

丁、 更加。 如:「益發」、「精益求精」、「多多益善」、「日益猖獗」


甲、 表示不確定,有所選擇。 如:「或者」、「或許」

乙、 代稱某人、有人。 如:「或曰」、「或貴或賤」

丙、 有的,虛指某事物。 如:「或多或少,總有些出入。」


甲、 解說、說明。 如:「解釋」、「注釋」、「釋義」、「詮釋」

乙、 消除。 如:「冰釋」、「釋疑」、「釋懷」、「前嫌盡釋」

丙、 解脫、放下。 如:「如釋重負」、「手不釋卷」

丁、 放開、赦免。 如:「釋放」、「開釋」、「假釋」。


甲、 稱呼。 如:「稱謂」

乙、 告訴。 如:「父謂子」

丙、 無謂:沒有道理、沒有意義。 如:「無謂之爭」、「無謂之事」、「無謂之舉」

丁、 無所謂:不在乎、不要緊。 如:「誰先去都好,我無所謂。」


甲、 第二人稱稱代詞。相當於「你」、「你的」。 如:「乃父」、「乃翁」。

乙、 為、是。 如:「助人乃快樂之本。」

丙、 才、於是、然後。 如:「事成乃回」、「時窮節乃見」。

丁、 竟然。 如:「事出意料,乃至於此。」


甲、 回到原來的狀態。 如:「復原」、「光復」、「收復」、「恢復」、「康復」。

乙、 再、又。 如:「復活」、「舊疾復發」、「去而復返」、「死灰復燃」。

丙、 回報、回答。 如:如:「復仇」、「回復」、「函復」。


甲、 文言助詞。表疑問的語氣。 如:「欺天乎?欺人乎?」

乙、 文言嘆詞。同「啊」。 如:「天乎!人間竟有如此慘境!」

丙、 介詞。同「於」。 如:「異乎常情」、「超乎常人」、「合乎規定」、「出乎意料」。


甲、 飼養。 如:《禮記.大學》:「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」

乙、 培養。 如:《易經.大畜.象曰》:「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」

丙、 順從、順服。 如: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其情,私也,私其一己之威也,私其盡臣畜於我也。」

丁、 收容、容許。 如:《左傳.襄公二十六年》:「獲罪於兩君,天下誰畜?」

戊、 保留、收藏。 如:《禮記.儒行》:「易祿而難畜也。」

己、 儲存、積聚。通「蓄」。 如: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既畜王資,而承敵國之舋。」


甲、 文言文中的發語詞,表提示作用。 如: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夫國君好仁,天下無敵。」

乙、 文言文中用於句末,表示感嘆或疑問。 如: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孔子曰:『吾歌,可夫?』」

丙、 文言文中用於句中,無義。 如:《禮記.檀弓下》:「穆公曰:『仁夫公子重耳。』」

丁、 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詞。 如:《左傳.襄公二十六年》:「子木曰:『夫獨無族姻乎?』」

戊、 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。相當於「此」、「彼」。 如:《論語.先進》:「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」


甲、 暫時。 如:《史記.卷六六.伍子胥傳》:「民勞,未可,且待之。」

乙、 將要。 如:《戰國策.齊策一》:「魏有破韓之志,韓見且亡,必東愬於齊。」

丙、 只。 如:「持杯復更勸花枝,且願花枝常在莫披離。」

丁、 又、並。 如:《左傳.僖公二十四年》:「以志吾過,且旌善人。」

戊、 況且、何況。 如:《左傳.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且楚師老矣,何故退?」


甲、 許多的。 如:唐.杜甫〈望嶽〉詩:「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。」

乙、 平凡的、普通的。 如:《楚辭.屈原.漁父》: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。」


甲、 贊同。 如: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沛公然其計,從之。」

乙、 如此、這樣。 如:《論語.憲問》:「子曰:『何必高宗,古之人皆然。』」

丙、 但是、可是。 如:《左傳.僖公三十年》:「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過也。然鄭亡,子亦有不利焉。」

丁、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 如:「斐然」、「赫然」、「恍然」

戊、 燒。燃的本字。 如: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達。」


甲、 覆蓋、遮蔽。 如: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日月欲明,而浮雲蓋之。」

乙、 超越。 如: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功蓋五帝,澤及牛馬。」

丙、 大概。 如:《論語.里仁》:「蓋有之矣,我未之見也。」

丁、 表示解說原由。相當於「本來」、「原來」。 如:《六國論》:「蓋失強援,不能獨完。」


甲、 從前。 如:唐.柳宗元〈始得西山宴游記〉:「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,游於是乎始。」

乙、 面對。通「向」。 如:唐.柳宗元〈梓人傳〉:「或執斧斤,或執刀鋸,皆環立嚮之。」

丙、 傾向。 如: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雖不能至,然心嚮往之。」

丁、 引導。 如:「嚮導」


甲、 眾多、各個。 如:「諸事」、「諸子百家」、「諸善男子,善女人」

乙、 所有、一切。 如:《明史.卷二.太祖本紀》:「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。」

丙、 之於二字的合音。 如:「付諸行動」。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子張書諸紳。」

丁、 之乎二字的合音。 如:《論語.子罕》:「有美玉於斯,韞櫝而藏諸?求善賈而沽諸?」

戊、 他、之。 如:《論語.學而》:「告諸往而知來者。」


甲、 更加。 如:《論語.子罕》: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。」

乙、 遠。 如: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前開唐中,彌望廣潒。」

丙、 充滿。 如: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於是乎離宮別館,彌山跨谷。」

丁、 填補。 如:漢.邊讓〈章華臺賦〉:「登瑤臺以回望兮,冀彌日而消憂。」


甲、 盛酒的器具。亦指酒杯。 如:唐.杜甫〈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〉詩:「掌中琥珀鍾,行酒雙逶迤。」

乙、 量詞。古代計算容量的單位元。一鍾約等於六斛四斗。 如:「千鍾粟」

丙、 聚集、集中。 如:「情有獨鍾」、「鍾靈毓秀」、「一見鍾情」


甲、 表示肯定的語氣。 如:《論語.學而》:「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,雖曰未學,吾必謂之學矣。」

乙、 表示疑問的語氣。通「乎」。 如:《論語.季氏》:「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」

丙、 表示命令的語氣。 如:《左傳.宣公四年》:「乃速行矣,無及於難。」


甲、 到底、終於。 如:唐.李詢〈贈織錦人〉詩:「札札機聲曉復晡,眼穿力盡竟何如!」

乙、 全、整。 如:唐.張九齡〈望月懷遠〉詩:「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」

丙、 居然。 如:唐.杜甫〈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〉:「漢使徒空到,神農竟不知。」

丁、 直接。 如: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二回:「我竟往夏口,盡起軍前來相助。」

戊、 完成、終了、完畢。 如:唐.柳宗元〈田家〉:「是時收穫竟,落日多樵牧。」


甲、 全部。 如:《書經.盤庚上》:「王命眾,悉至于庭。」

乙、 詳盡、詳細。 如:《聊齋志異.卷一一.樂仲》:「言女大歸日、再醮日及生子年月,歷歷甚悉。」

丙、 竭盡、用盡。 如:《戰國策.韓策一》:「料大王之卒,悉之不過三十萬。」

丁、 知道。 如:唐.杜甫〈客夜〉詩:「老妻書數紙,應悉未歸情。」


甲、 報酬、酬金。 如:《後漢書.卷四七.班超傳》:「為官寫書,受直以養老母。」

乙、 但、只、不過。 如: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」

丙、 .竟然、居然。 如:金.元好問〈水調歌頭.恨人閒〉詞:「恨人閒、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許?」

丁、 抵得上。通「值」。 如:《史記.卷三○.平準書》:「乃以白鹿皮方尺,緣以藻繢,為皮幣,直四十萬。」

戊、 抵擋。 如:《漢書.卷二三.刑法志》:「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銳士。」


甲、 箭靶的中心。 如:王充《論衡.超奇》:「論之應理,猶矢之中的。」

乙、 確、真、實在。 如:宋.賀鑄〈點絳脣.一幅霜綃〉詞:「掩妝無語,的是銷凝處。」

丙、 結構助詞:置於詞後。 如:「他寄來的信,我昨天收到。」

丁、 句尾助詞:置於句尾,表示肯定或加強的語氣。 如:「這樣做是不可以的!」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