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初中 閱讀理解 題型框架

  • 作家相片: Hino Lee
    Hino Lee
  • 3月5日
  • 讀畢需時 6 分鐘

已更新:4月1日



手法題

1. 手法名

可分三種:

  • 修辭(如:比喻、反語)

  • 結構(如:承上啟下、首尾呼應)

  • 文體寫作(如:記敘手法、人物描寫)

2. 解釋如何運用手法

3. 好處



例子

問:文中提及「李SIR像豬一樣」運用了甚麼手法?試加以說明。 


答:

1. 運用了比喻。


2. 作者以李SIR比喻成豬。李SIR的體重高達100KG,而豬也有肥胖的形象。

突出了李SIR體型龐大的形象。


3. 這樣可以令李SIR的形象生動具體,令讀者印象深刻。

課文問題範例

《爸爸的花兒落了》

ree

1. 作者運用散敘法


2. 記敘多件回憶中關於英子與爸爸的事,可以提供多種角度表現爸爸的形象特點,以及從不同事件反映英子成長的經歷,


3. 使文章內容更豐富全面。



原因題

1. 外在因素:觸發事件/情況/條件

2. 內在因素:人物感受/看法/性格



例子

問:為甚麼李SIR要打人?


答:

1. 有位同學在課堂上發出嘈吵的聲音,


2. 令李SIR感到十分不耐煩。


小結:所以李SIR打他。

課文問題範例

《愚公移山》:


ree

1. 愚公一家面山而居,家人出入受到太形、王屋二山的阻塞,要走迂迴的路,


2. 他希望與家人合力剷除大山的阻礙,使道路直通豫州的南面,達到漢水的南岸。




改寫題

1. 立場

2. 原文作用 可分三方向:

  • 內容:象徵、抒情、說理、人物形象、事物特點……

  • 結構:呼應、承上啟下、伏筆……

  • 表達:手法(修辭、寫作)、用語、語氣……

3. 改動後果 4. 小結



例子

問:若將「李SIR的冬菇頭」改成「李SIR的頭髮」,效果會更佳嗎?


答:

1.  不會。


2. 作者將李SIR的頭髮比喻成「冬菇頭」,生動具體地突出了李SIR頭髮的形狀,

能夠很好的塑造李SIR的人物形象。


3. 相反,若改成「李SIR的頭髮」,則較平鋪直敘,失去感染力,

李SIR的人物形象也不夠突出。


4. 因此,改寫後效果不會更佳。

課文問題範例

《核工記》:

ree

1. 我認為第6段不可以略去,


2. 在第6段作者統計桃墜上人物、房屋和器物、景物、人物活動的數量,並補充了人物各有不同動作和神態,與第1段記敘的桃墜「五分許,橫廣四分」遙相對應。(結構)在如此細小的桃核上竟可雕刻這樣多的景物人事,進一步突顯和引證了工匠的工藝非凡。(內容)


3. 相反,如何刪去第6段,則未能呼應上文,結構更鬆散;也未能刻畫工匠的精巧工藝,未能帶出文章主題。


4. 因此第6段不可以略去。



比較題

1. 解釋A的內容/特點/原因

2. 解釋B的內容/特點/原因

3. 比較兩者共通點/相異的地方



例子

問:李SIR和姜濤有甚麼相異之處?


答:

1. 李SIR曾取得「風穎最醜男老師」獎項,


2. 而姜濤則在2022年被選為「全球百大俊男」之一。


3. 因此,前者外貌醜陋,後者外貌討好。

課文問題範例

《孟嘗君列傳》:

ree


1.     孟嘗君無論是位於上座或下座的賓客,都會聽取他們的意見,並讓他們執行,沒有懷疑他們的能力。


2. 秦昭王他不信任自己任用的人才,任命孟嘗君為秦相後,卻聽信臣下的進言,認為孟嘗君有機會危害秦國,便打算殺害他。


3. 在用人方面,孟嘗君以信任與包容對待人才,而秦昭王則以猜疑與控制為主。



矛盾題

1. 立場

  • 作者不會有錯的,並不會出現矛盾的情況。

2. 解釋兩者的內容/原因

  • 歸納與兩者相關的內容/交代兩者之所以成立的原因(與比較題相似)

3. 比較兩者的範疇

  • 有兩種可能性:層面不同 或 表達同一事物

    例:小明又美又醜,這樣寫矛盾嗎?

  • A:樣貌美 B:性格差(層面不同)

    = 前者外在,後者內在。

  • A:樣貌美 B:衣著醜(表達同一事物)

    = 即使衣著醜,但也掩蓋不了他的美貌,凸顯他樣貌之美。

4. 小結



例子

問:李SIR既美麗又醜陋,這樣寫矛盾嗎?


答:

1. 不矛盾


2. A:李SIR用心教學,對學生十分溫柔,


B:但樣貌醜陋,學生大多看到他就想吐。


3. 因此,前者指的是內在的性格,後者指的是外在的樣貌。

DSE範例

2020 DSE Q17


ree

1.沒有矛盾。


2.

A:作者父親對故鄉的感情深厚,因思念老家卻不得歸而終生抱憾,承受椎心刺骨的痛苦,希望死後能夠歸葬故土;


B:引文作者懷念故鄉,也感激異鄉,月魄在天終不死,他希望自己身處異鄉創造的價值,也能惠及故鄉,可與故鄉共享成果。


3. 所以二者對故鄉都懷有深厚感情,


4. 所以並沒有矛盾。




段旨題

1. 先分辨該部分屬於何種文類(記敘/描寫/論說/抒情/說理)


2. 按以下方式歸納:

  • 記敘:人+事+(時地因果)

  • 描寫:對象 + 特點/歸納字眼

  • 論說:論證手法 + 論點

  • 抒情:抒發【主】對【賓】的【情】

  • 道理:帶出XX的道理/【情況】+【應該......不應......】+【結果】



例子

記敘:李SIR(人)昨天(時)在課室(地)被同學惹怒(因)而死了(事)最後同學都很傷心(果)

描寫:李SIR(對象)的外形(歸納字眼)/課室(對象)的設備齊全(特點)

論說:引用了劉德華的說話,(手法)帶出李SIR有着帥氣的容貌(論點)

抒情: 抒發同學(主)對李SIR死去(賓)的悲傷(情)

道理: 帶出在待人處事上,我們應該誠實,不應說謊,否則將落得無人信任的下場

課文問題範例

《爸爸的花兒落了》:

ree

6-19:

英子回憶一年級時(時)賴牀(因)而被爸爸打了一頓(事) ,後來爸爸卻為她送夾襖和銅板到學校一事(果)


,表現父親(對象)既嚴厲又慈愛的特點(特點)





整合題

1.中心句(如有)

2.文章找證據

3. 解釋why/what/how *包括「根據文章內容/綜合全文」等字眼

例子

問:李SIR給人的印象是甚麼?試綜合全文分析說明。


答:

1. 李SIR給人的印象是一名帥哥。


2. 根據文章,李SIR曾榮「世界百大型男」第三名的殊榮,


3. 由此可見,李SIR的外形受世人所認可,符合世俗的價值觀。

DSE範例

2023年DSE Q10


ree

1.「作者以門戶有的關閉、有的半掩着,(證據) 2.證明村落不是人來人往的地方,他們不擔心有人搶奪東西,十分寂靜。(解釋)



1.又以聽見電視機裏的聲音,屋內有隱約回響,(證據)

2.來描寫村落靜得連電視機這麼小聲都能聽見,顯得村落十分空虛寂寞。(解釋)



1.以一個男子向壁側躺在屋廊下的一張長藤椅上,(證據)

2.描寫村落的生活是空虛,無所事事,只剩一個人(解釋)



作用題

1.歸納與題目相關的內容

2.思考有否運用手法

3.思考作者想表達的主題(情/理/形象/特點)

*包括「深意、作用、用意、巧妙之處、效果、好處」等字眼


例子

問:作者記述李SIR英年早逝,這樣寫有甚麼用意?


答:

1.作者透過記述李SIR因學生太頑皮而被氣死的事件


3. 帶出要珍惜眼前人的道理,以及突出學生們對李SIR死去的悲傷

DSE範例

2021年DSE Q16

ree

1.《橘子》一文中「我」只是旁觀者,旁觀姊姊竭力為前來送別的弟弟送上金黃鮮艷的橘子,因感動而暫忘人生的庸俗無聊。《火車與橘子》一文,作者卻設想自己是前來送別姊姊的弟弟,體會弟弟接到蜜柑的情懷。(內容)


2.兩文收下橘子的對象不同,作者藉此深化芥川的反思,說明只有珍惜偶遇的緣份,以同理心代人他人角度,設身處地細味他人的滄柔,即使是平凡渺小的人和事,也能令人體會複雜的情感與價值,從而感悟人生並不是如此灰暗。(主題-理)




立場題

1.立場

2.定義(引號內原文/題目中模糊字眼)

3.[論點+論證] / [文章內容+解釋]



例子

問:你認為李SIR是一個帥哥嗎?試分析說明。


答:

1. 李SIR是一名帥哥。


2. 帥哥是指外觀討好,具吸引力


3. 根據文章,李SIR曾榮「世界百大型男」第三名的殊榮(文章內容)


由此可見,李SIR的外形受世人所認可,符合世俗的價值觀。(解釋)

DSE範例

2016 DSE Q20

ree

1.我同意。


2.「各行其志」指各人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;「為適」指適意、快樂。


3.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,人為了理想應勇往直前,不應畏懼,達成志向才會感到快樂。(論點)


如我們有心從事藝術工作,但卻遇到困難,(舉例論證)


若我們能堅持理想,就算作品未必得到別人的欣賞,也不枉此生。

若因為困難退縮,改為從事其他行業,自己不感興趣,心中仍然不快樂。(對比論證)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