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 閱讀理解 題型框架
- Hino Lee
- 2024年4月8日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已更新:4月1日
手法題
1. 手法名
可分三種:
修辭(如:比喻、反語)
結構(如:承上啟下、首尾呼應)
文體寫作(如:記敘手法、人物描寫)
2. 解釋如何運用手法
3. 好處
原因題
1. 外在因素:觸發事件/情況/條件
2. 內在因素:人物感受/看法/性格
改寫題
1. 立場
2. 原文作用 可分三方向:
內容:象徵、抒情、說理、人物形象、事物特點……
結構:呼應、承上啟下、伏筆……
表達:手法(修辭、寫作)、用語、語氣……
3. 改動後果 4. 小結
例子
問:若將「李SIR的冬菇頭」改成「李SIR的頭髮」,效果會更佳嗎?
答:
1. 不會。
2. 作者將李SIR的頭髮比喻成「冬菇頭」,生動具體地突出了李SIR頭髮的形狀,
能夠很好的塑造李SIR的人物形象。
3. 相反,若改成「李SIR的頭髮」,則較平鋪直敘,失去感染力,
李SIR的人物形象也不夠突出。
4. 因此,改寫後效果不會更佳。
比較題
1. 解釋A的內容/特點/原因
2. 解釋B的內容/特點/原因
3. 比較兩者共通點/相異的地方
例子
問:李SIR和姜濤有甚麼相異之處?
答:
1. 李SIR曾取得「風穎最醜男老師」獎項,
2. 而姜濤則在2022年被選為「全球百大俊男」之一。
3. 因此,前者外貌醜陋,後者外貌討好。
矛盾題
1. 立場
作者不會有錯的,並不會出現矛盾的情況。
2. 解釋兩者的內容/原因
歸納與兩者相關的內容/交代兩者之所以成立的原因(與比較題相似)
3. 比較兩者的範疇
有兩種可能性:層面不同 或 表達同一事物
例:小明又美又醜,這樣寫矛盾嗎?
A:樣貌美 B:性格差(層面不同)
= 前者外在,後者內在。
A:樣貌美 B:衣著醜(表達同一事物)
= 即使衣著醜,但也掩蓋不了他的美貌,凸顯他樣貌之美。
4. 小結
段旨題
1. 先分辨該部分屬於何種文類(記敘/描寫/論說/抒情/說理)
2. 按以下方式歸納:
記敘:人+事+(時地因果)
描寫:對象 + 特點/歸納字眼
論說:論證手法 + 論點
抒情:抒發【主】對【賓】的【情】
道理:帶出XX的道理/【情況】+【應該......不應......】+【結果】
整合題
1.中心句(如有)
2.文章找證據
3. 解釋why/what/how *包括「根據文章內容/綜合全文」等字眼
例子
問:李SIR給人的印象是甚麼?試綜合全文分析說明。
答:
1. 李SIR給人的印象是一名帥哥。
2. 根據文章,李SIR曾榮「世界百大型男」第三名的殊榮,
3. 由此可見,李SIR的外形受世人所認可,符合世俗的價值觀。
DSE範例
2023年DSE Q10

1.「作者以門戶有的關閉、有的半掩着,(證據) 2.證明村落不是人來人往的地方,他們不擔心有人搶奪東西,十分寂靜。(解釋)
1.又以聽見電視機裏的聲音,屋內有隱約回響,(證據)
2.來描寫村落靜得連電視機這麼小聲都能聽見,顯得村落十分空虛寂寞。(解釋)
1.以一個男子向壁側躺在屋廊下的一張長藤椅上,(證據)
2.描寫村落的生活是空虛,無所事事,只剩一個人(解釋)
作用題
1.歸納與題目相關的內容
2.思考有否運用手法
3.思考作者想表達的主題(情/理/形象/特點)
*包括「深意、作用、用意、巧妙之處、效果、好處」等字眼
例子
問:作者記述李SIR英年早逝,這樣寫有甚麼用意?
答:
1.作者透過記述李SIR因學生太頑皮而被氣死的事件
3. 帶出要珍惜眼前人的道理,以及突出學生們對李SIR死去的悲傷
DSE範例
2021年DSE Q16

1.《橘子》一文中「我」只是旁觀者,旁觀姊姊竭力為前來送別的弟弟送上金黃鮮艷的橘子,因感動而暫忘人生的庸俗無聊。《火車與橘子》一文,作者卻設想自己是前來送別姊姊的弟弟,體會弟弟接到蜜柑的情懷。(內容)
2.兩文收下橘子的對象不同,作者藉此深化芥川的反思,說明只有珍惜偶遇的緣份,以同理心代人他人角度,設身處地細味他人的滄柔,即使是平凡渺小的人和事,也能令人體會複雜的情感與價值,從而感悟人生並不是如此灰暗。(主題-理)
立場題
1.立場
2.定義(引號內原文/題目中模糊字眼)
3.[論點+論證] / [文章內容+解釋]
例子
問:你認為李SIR是一個帥哥嗎?試分析說明。
答:
1. 李SIR是一名帥哥。
2. 帥哥是指外觀討好,具吸引力
3. 根據文章,李SIR曾榮「世界百大型男」第三名的殊榮(文章內容)
由此可見,李SIR的外形受世人所認可,符合世俗的價值觀。(解釋)
DSE範例
2016 DSE Q20

點解冇巧妙之處題型